无为而治是老子还是庄子

“无为而治”出自《道德经》,是道家的治国理念。《道德经》的思想核心是“道”,“道”是无为的,但“道”有规律,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,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。

无为而治是老子还是庄子

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。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、哲学家,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,与庄子并称“老庄”“无为而治”是道家的治国理念。

“无为而治”出自《道德经》,是道家的治国理念。《道德经》的思想核心是“道”“道”是无为的,但“道”有规律,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,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。引申到治国,“无为而治”即是以制度(可理解为“道”中的规律)治国,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,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。

老子的简介

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一字伯阳,或曰谥伯阳。春秋末期人,生卒年不详,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(后入楚)国苦县(古县名)。中国古代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。

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,与庄子并称老庄。在道教中,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,称“太上老君”。在唐朝,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。

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,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。在政治上,老子主张无为而治、不言之教。在权术上,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。在修身方面,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,讲究虚心实腹、不与人争的修持。老子传世作品《道德经》(又称《老子》),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。

无为而治是哪个时期

无为而治是在汉朝实行的治国策略,这是道家的治国理念,出自《道德经》,是指以制度治国,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,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,读音为wú wéi ér zhì。

无为而治是指不过多地干预、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,做到自我实现,走向崇高与辉煌,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,遵循客观规律而为,所以无所不为。

《道德经》的思想核心是“道”,“道”是无为的,但“道”有规律,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,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。无为而治对于帝王个人准则而言,即是清心洞察、知人善任,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岗位上,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,不必事必躬亲。